10月21日,第17届亚洲流体机械国际会议在镇江举行。作为流体机械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本次会议有日本、韩国、新加坡、伊朗、马来西亚、德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流体机械领域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共500余人参加。
10月24日,第13届全国水力机械及其系统学术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交流会在镇江举办。水力机械为流体机械两大分支之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制造及服务企业的400余名代表,围绕水力机械及其系统的科学问题与技术创新、“双碳”目标下水力机械发展机遇与挑战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两场大会,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为承办方之一。大会的举行,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研究成果、共享知识经验、推动流体机械学科发展的平台,为该研究中心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国家大力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强流体机械学科原始创新与技术创新,既是流体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李洪波说。
流体机械是现代工业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航空、交通、建筑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席光表示,流体机械耗用电能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三分之一,流体机械节能提效对于“双碳”目标实现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流体机械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上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清洁能源发展势头强劲,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主泵等重大能源装备的研发,推动形成流体机械及系统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的新一轮热潮。江苏大学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寿其说,众多流体机械的研究成果、机械装备成功应用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流体机械行业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三峡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行,我国水电装机规模世界第一,水力机械及系统工程科研力量与成果居于行业前列。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胡亚安认为,一方面基础研究做得很好,像精细化模拟、高效率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解决了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工程应用做得非常好,像南水北调的大型泵站、百万千瓦机组,都取得很大突破。在水力机械领域,无论技术攻关还是工程应用,国内整个链条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开展科学研究,必须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放在首位,聚焦国家重大工程,精确瞄准行业‘卡脖子’难题,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兴锜说,针对水力机械创新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他们组建“科学家+工程师”水力机械科技创新团队,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补强高校创新链,围绕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难题,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促进科学研究与实际需求深度融合,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
从实验室到工地,先进技术的社会化应用离不开产学研深度融合。水力机械一直是江苏大学传统优势方向,所依托的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水泵为研究特色的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建有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平台,在国家重点工程、重大装备用泵等关键性、基础性问题研究与开发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广泛应用于流域调水、海水淡化、农业排灌等领域,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李洪波说,学校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先后成立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江苏大学温岭流体装备研究院,产出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
“抽水蓄能电站由于规模大小不同,水流落差从几十米到七八百米不等,在如此高压的状态下运行,水流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容易导致机组出现不太安全的运行状态或较大的震动噪音。”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王正伟说,他的团队致力于做好抽水蓄能机组水机电耦合的动力特性分析,以高水平安全助力抽水蓄能产业发展。项目的理论计算模型已建立完毕,计算精度不断提高。目前,计算模型已应用于20多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和包括白鹤滩水电站在内的部分大型常规水力发电站。
走出去,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我们的大型水力机械及系统科研团队与国际著名泵企业日本荏原、美国赛莱默、荷兰博斯曼等长期开展泵站项目合作,进行泵站前池和水力模型关键技术研发与国际技术转让。”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张德胜说,目前该中心的科研成果已应用于印度单机最大西塔拉玛40兆瓦立式泵站、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阿联酋阿布扎比海水淡化厂等一批重点项目。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负责人,兰州理工大学教授李仁年参加工作40年来,培养了大批水力机械行业的优秀人才。在第13届全国水力机械及其系统学术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交流会上,年轻学者们交流心得和研究成果。“年轻人才要为工程服务,必须拥有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要让他们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李仁年说,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水力机械行业,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整个行业发展带来更多活力。
“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离不开团队合作,更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南通大学船舶海工绿色修造与流体机械研究中心主任施卫东说,高校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一方面要积极实施“团队引进”战略,对于研究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大引进力度并大胆使用;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才培养,积极鼓励、支持青年人才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做访问学者,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吸收前瞻性研究成果,促进自主创新。
法国巴黎高科—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学校教授杰·博华认为,合作交流更有利于人才培养。“我们学校在10年前就已经和江苏大学开展合作交流,我本人也多次到江苏大学开讲座。”杰·博华说,在多年的合作中,不少中国学生前往欧洲交流学习,将交流所学运用到具体学科和项目中,“如果没有与当地研究人员、教授和实验室的学术交流,很难建立真正的合作。”
近年来,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坚持“聚全球力量,开拓创新,引领世界水泵行业发展”理念,先后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学校等3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长期稳固合作关系,特聘海外兼职教授30余名,5名教授课程被列入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米乐M6 米乐米乐M6 米乐